目录
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2 人社部召开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电视电话会议
3 北京出台 8 条措施进一步助推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融资发展
4 天津经开区“泰达精英人才荟”系列活动启动
5 沈阳发布“兴沈英才计划”
6 黑龙江出台人才振兴 60 条
7 首届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
8 青岛自贸片区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
9 中国·莫干山第六届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暨德清人才创赛周启动
10 潍坊发布人才工作实施意见
11 崂山推出包含 10 大工程、40 条具体措施的“人才新政”
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
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新华社北京 5 月 13 日电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将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通知》提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企业就业规模,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要优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可实施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
《通知》要求,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支持举措。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构建权威公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大学生就业指导名师、优秀职业指导师、优秀就业指导课程和教材。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持续跟进落实实名服务。
《通知》明确,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稳妥有序推动取消就业报到证。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环节,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报到手续。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服务机构名录和联系方式。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作为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推进体检结果互认,对基本健康体检项目,高校毕业生近 6 个月内已在合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的,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要求重复体检。
《通知》要求,着力加强青年就业帮扶。强化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失业管理服务责任,允许到本地就业创业的往届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毕业生及失业青年进行求职登记、失业登记。鼓励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实习见习基地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项目研究的,视同基层工作经历。
信息源: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rsxw/202205/t20220513_447939.html
2
人社部召开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
电视电话会议
5 月 13 日,人社部召开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电视电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总结交流工作,分析形势任务,研究部署重点工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汤涛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稳中求进,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强工作谋划对接。要以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为重点,优化实施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加快培养吸引优秀博士后人才,全方位支持留学回国人才创新创业,深入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纵深推进人才评价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系统集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会上,天津、江苏、山东、湖北、广东、重庆、陕西和宁波人社厅(局)作交流发言。部属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社厅(局),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各副省级市人社局有关负责同志在各地分会场参会。
信息源: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rsxw/202205/t20220513_447954.html
3
北京出台 8 条措施进一步助推创新型中小企业
在北交所上市融资发展
近日,市科委、365比分网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beat365手机安卓版管委会和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通知,出台 8 条措施,进一步助推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融资发展。
去年 9 月 2 日北交所宣布设立,并于 2021 年 11 月 15 日正式开市。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 89 家。作为一家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交易所,北交所对于盘活新三板挂牌企业资源,拓宽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完善企业发展市场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大对本市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上市的培育和服务力度,市科委、365比分网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beat365手机安卓版管委会,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和市区相关部门启动实施了“育英计划”和企业上市“钻石工程”,聚焦本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建设重点上市企业储备库,建立专人对接、审前咨询机制,为企业制定了2022 年培训安排,通过开展集中培训进一步加快企业挂牌上市进程。为保障“育英计划”和企业上市“钻石工程”顺利实施,加大政策服务力度,相关方面进一步提出具体措施。
开展重点企业培育方面,本市将建设北交所上市重点企业储备库,建立专人对接、审前咨询机制,为企业提供挂牌、上市管家式服务,根据北京服务基地的工作成效给予资金支持。
为企业提供上市协调服务,是一大亮点。根据若干措施,将依托全市企业上市协调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财税、土地、环保等合规问题协调服务,对企业上市所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市区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
支持企业上市前融资和给予企业挂牌、上市资金支持,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进一步的助力。根据若干措施,相关方面将建立与银行、担保机构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其为企业挂牌、上市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提供担保、增信等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365比分网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beat365手机安卓版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给予分层资金支持,即企业在新三板基础层挂牌、基础层调层后进入创新层或直接进入创新层挂牌的,均给予市级资金支持。对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市区两级均给予资金支持。
本市还将落实365比分网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beat365手机安卓版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若干措施,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北交所上市企业开展股权激励和奖励,相关个人所得税可分期缴纳。同时支持北交所上市企业引进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为其聘用的外籍人才提供出入境、工作和居留许可办理便利。
在协助企业扩大研发、产业化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将依托365比分网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beat365手机安卓版高精尖产业空间供需服务联盟等社会组织,推动新三板挂牌或北交所上市企业与相关区政府开展对接,协调企业发展所需的办公空间、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等,引导企业按照中关村示范区分园产业定位在相应园区落地发展。
信息源:
http://zgcgw.beijing.gov.cn/zgc/yw/gzdt/325831121/index.html
4
天津经开区“泰达精英人才荟”系列活动启动
为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天津经开区启动了“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泰达精英人才荟”系列活动。作为首场活动,5 月 12 日,经开区博士后人才促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表彰会在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滨城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成功举办。
活动中,与会人员参观了产业园“共享服务空间”“展示中心”“人才咖啡厅”“屋顶花园”“老板直播间”等主题空间。斯芬克司药物研发(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庆佳还走进入直播间,现场开展“直播带岗”活动,讲解企业发展及招聘岗位,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随后,与会领导分别为华芯拓远(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井芯微电子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华晟未来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昌和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大有作为(天津)冷链设备有限公司、生强(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等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的团队及个人进行了表彰。
多年来,经开区坚持“引人才、搭平台、强服务”,连续三届荣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授予的“全国优秀博士后工作站”荣誉称号。
目前:经开区已累计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分站 80 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45家,总计达到 125 家,占全市总量超过 30%;累计进站博士后 430 余名,目前在站博士后 83 人;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300 余个,为康希诺、中汽研、天隆农业解决技术难题超 200 个,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超 3 亿元。
信息源:
https://www.teda.gov.cn/contents/3951/178173.html
5
沈阳发布“兴沈英才计划”
沈阳振兴,人才先行。5 月 6 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沈阳市“兴沈英才计划”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兴沈英才计划”)。
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兴沈英才计划”时,吸收了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及外省市先进经验做法,在保留“人才新政 3.0 版”优点的基础上,从突出产业发展需要、突出创新驱动、突出激发人才活力和优化服务保障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政策盲区、补齐了政策短板。
市人社局
实施“四大工程”吸引“兴沈英才”
市人社局局长杨志宏作新闻发布。她表示,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沈阳“兴沈英才计划”部署,市人社局将全力抓好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等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实施“四大工程”。
海内外高精尖科技优才集聚工程
聚焦沈阳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引进培养符合沈阳市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对新当选的“两院”院士等 A 类高层次人才,给予每人 500 万元奖励、100 万元科研经费、“一人一议”解决首套购房问题;二是每年支持 5 名左右为沈阳作出突出贡献的 B 类高层次人才,给予 250 万元奖励、110 万元项目经费、150 万元首套购房补贴;三是每年支持 50 名左右来沈在沈的 C 类高层次人才,给予 50 万元奖励、70 万元科研经费、100 万元首套购房补贴。同时,市人社局将实施人才贡献专项奖励。根据人才作出的实际贡献,对在沈阳市工作、上一自然年度依法纳税且年度工资薪金达到 30 万元及以上的高层次人才(A、B、C 类)、科技型企业中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骨干人才,依据贡献程度分类分档给予奖励,原则上最长资助 3 年。
产业人才支撑工程
按照沈阳市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精准寻找技术和人才,持续编制《沈阳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做到“按图索骥”。一是根据沈阳市“老、原、新”20 个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多方式”“点对点”“一企一策”方式,精准编制“龙头”企业人才需求目录;二是综合考量沈阳市区域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编制具有区域特点的区域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三是根据沈阳市事业单位对各类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综合考量重点行业特点,编制具有行业特色的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四是对按照目录引进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根据能力素质、紧缺指数、薪酬水平、贡献程度等条件,择优分三年给予总计 6 万至 30 万元奖励。同时,每年支持 50 名左右的优秀工程师,每人给予最高 30 万元奖励。
青年后备人才储备工程
着眼吸引储备优秀的青年后备人才,围绕购房、生活、创业、求职等实际问题,提供“一揽子”资助政策。一是按照博士毕业生 7 万元、硕士毕业生 4 万元、本科毕业生和技师 2 万元的标准,实施高校毕业生和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首次购房补贴。二是针对毕业后在沈首次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本科每月 600 元、硕士每月1200元、博士每月 2500 元的标准享受 36 个月的生活补贴。三是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 5 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在沈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每年 1 万元的创业场地补贴,期限为 2 年。四是为来沈求职、应聘的外地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 10 天免费入住人才驿站的服务。五是开发 800 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用于招录毕业三年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工作和生活补贴 2800 元,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
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着眼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来沈、留沈。一是对新引进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每月分别给予 600 元、800 元和 1000元生活补贴,最长发放 36 个月。二是对新引进非沈阳户籍且在沈阳市首次购房的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分别给予一次性 10 万元、30万元、50万元购房补贴。对经全国评选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分别给予一次性50 万元和30万元奖励。三是对评审出的市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和“双元制”校企合作项目,给予 50 万元—100 万元补贴。四是对新获得技师、高级技师的企业职工分别给予 3500 元、5000 元培训经费。对完成新型学徒制培训,获得中级工、高级工等级证书的分别按照每人 5000 元、6000 元标准补贴企业。五是对获得市级一类竞赛各职业(工种)前 3 名的选手,分别给予 2 万元、1 万元、5000 元奖励;获得二类竞赛各职业(工种)前 3 名的选手分别给予 1 万元、6000 元、3000 元奖励。六是对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当年度输送 100 名以上毕业生进入沈阳市纳税企业,并与企业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企业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每名毕业生 1000元的标准奖励职业院校(技工学校)。
在“四大工程”基础上,市人社局还将进一步扩大三种权限:一是用人主体自主权。对市属事业单位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突破本单位岗位职数限制,根据其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等,直接聘用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二是企业人才认定权。在原有 10 家“链主”企业自主认定人才基础上,继续支持 70 家企业开展自主认定科技创新人才。三是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权。市属事业单位聘用的急需紧缺、业内认可、业绩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市科技局
打造政策支持体系吸引人才、团队、项目集聚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李莹就“兴沈英才计划”介绍,较之以往人才政策,“兴沈英才计划”中涉及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含金量更高、普惠面更广、突破性更大、操作性更强。
李莹说,“兴沈英才计划”突出科技人才在人才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对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业人才、海外引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注重支持“带土移植”。
在支持科技创新人才方面,沈阳市每年引进 25 个左右能够破解企业“卡脖子”技术的创新团队,最高给予 2000 万元资助,最高 500 万元奖励……在支持科技创业人才方面,每年支持 25 个左右在沈转化科技成果、创办科技企业的人才团队,视项目落地、实施情况,在启动阶段最高可给予团队 1000 万元启动资金支持,发展阶段累计最高奖励可达 2000 万元……在支持中青年科技人才方面,每年支持 100 名左右 40 周岁以下的青年拔尖人才,给予每人最高 50 万元项目经费支持、10 万元奖励。
“兴沈英才计划”首次设置了对中试平台的支持政策,促进科技成果熟化及本地转化。“兴沈英才计划”提出,对中试平台的建设投入、中试服务费用、中试项目数量和质量、中试成果转化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绩效评价,择优对中试平台给予最高500 万元奖励。
李莹介绍,目前全市 1285 个创新平台集聚了 7 万余名科技人才。“兴沈英才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力求以一流平台引聚优秀人才。“兴沈英才计划”提出,对新批准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给予 500 万元支持;根据市场化评估及投资规模,对落地的重要创新资源项目给予1000—3000 万元支持,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支持;对绩效评价达标的新型研发机构,按比例给予最高 1000 万元后补助支持;对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园(区),按入驻企业年度贡献的 30%,给予最高 100 万元奖励。
市工信局
创新型企业家每人享受 15 万元补贴
发布会上获悉,沈阳市将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梯队,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分三年给予每人总计 15 万元专项支持。
市工信局局长张文哲在发布会上介绍,在此之前,市工信局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的指导下,制定了《沈阳市创新型企业家认定实施细则》,市工信局将依据《细则》实施创新型企业家政策,推动沈阳市实现人才引进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张文哲介绍说,新版的沈阳创新型企业家政策在三个方面对原有政策进行了修订。
一是企业家个人条件方面。新政策仅对企业家任职条件进行了要求,即企业家本人在沈阳市行政区域内企业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或法定代表人职务两年(含)以上及担任技术副总经理职务三年(含)以上的企业家即可申报。取消了原政策中对企业家个人学历、经历、企业占股等一些基本条件的要求,总的来说相对放宽了企业家个人
申报条件。
二是企业家所属企业条件方面。新政策对企业家所属企业主营业务领域进行了明确,应围绕“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20 条产业链的重点产业领域;同时对企业经营情况及研发情况进行明确,要求企业经营情况呈上升趋势,满足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应缴纳税额或销售收入逐年增加、研发经费逐年增加、研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逐年增加等相关条件。
三是调整了支持方式。新政策按照经认定后,下一年度向企业家所在企业给予每年 5 万元奖励资金,三年共计 15 万元的方式进行政策支持。不再按照认定后对企业家给予创办或领办的企业贷款贴息及研修费用和交通费用补贴的方式支持。
市金融发展局
“人才贷”“人才投”为人才创业提供金融支持
发布会上,市金融发展局局长吴向国就《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的“人才贷”和“人才投”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的“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人才贷、做强人才投”,是在 2021 年市金融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沈阳市创新创业人才项目金融支持实施细则》基础上提出来的。
“人才贷”,是指人才创业项目、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创业项目,在符合金融机构授信条件情况下,可获得由金融机构提供的最高 500 万元的信用贷款。
申报主体和申请流程为:借款人可以选择以个人或企业为主体向金融机构申办“人才贷”业务。获得“人才贷”资金的企业法人、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自然人股东或核心技术团队领军人须符合沈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创新型创业项目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及沈阳市重点产业链发展要求。
经认定后,获得“人才贷”资金的高层次人才或创新型创业项目可作为申报主体申请贴息补助。补助标准按一年期市场报价利率的最高 80%计算,补助期限累计最多36 个月。
“人才投”,是指在沈注册并开展经营的创业投资机构,向在沈种子期、初创期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创业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同时持有期满 24 个月。
申报主体和申请流程为:在沈注册并开展经营业务 2 年以上的创业投资机构,当创投机构及其管理人取得中基协登记备案后,且实缴资本到位,对在沈成立 5 年之内的种子期、初创期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创业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单次 300 万元以上(含 300 万元),持有期满 24 个月后,创投机构的管理人可作为申报主体申请奖励补贴。补贴标准按实际货币投资额 10%计算,补贴金额每个机构累计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
市科协
最高 300 万元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
发布会上,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智丰介绍,围绕产才融合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市科协制定“兴沈英才计划”相关细则,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海内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推动高水平学术交流合作开展。
支持“四站”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发展。聚焦沈阳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企事业单位创新需求为基础,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引导院士、海内外专家、国家(省)级学会及海内外创新资源向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集聚,深入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咨询论证、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国际学术交流等工作;建立健全专家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长效机制,为企事业单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支持科技交流,服务人才优化环境。对于在沈阳市举办高水平人才学术交流活动的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按不超过活动总支出金额的 50%给予经费补贴,每项活动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永久落户沈阳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专业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对引进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最高 200 万元支持。
支持创新创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等承办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的国内、海(境)外赛区赛事、“双创”主题论坛、项目对接会、科技成果展、创业培训等活动,根据绩效考核评估结果给予经费补贴;推动优质“双创”成果转化落地,赛后在沈注册成立企业的获奖项目,可获最高 30 万元创业落地孵化补贴。对于新认定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外离岸创新中心、海外工作站,在认定周期(三年)内,按照基本工作经费、项目落地经费及奖励经费三个部分,每年给予最高 50 万元经费支持。
信息源:
http://www.ln.gov.cn/ywdt/qsgd/ass_2_1/202205/t20220507_4554387.html
6
黑龙江出台人才振兴 60 条
5 月 16 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 60 条》,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冯海龙作主旨发布。
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冯海龙。石启立摄冯海龙介绍,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对推动新时代龙江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黑龙江省委制定出台《新时代人才振兴 60条》是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选择。《新时代人才振兴 60 条》主要包括实施支持计划培养用好人才、紧扣事业需要积极引进人才、建设平台体系培育集聚人才、充分释放用人主体活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强化人才激励奖励措施、完善服务保障优化人才环境等七个部分,着眼发现、培养、引进、用好、服务人才全链条整体发力,围绕人才科技创新、干事创业、安居乐业进行全方位政策设计,具体可以用生态、平台、计划、服务“四位一体”来概括。
一是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优良生态。在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针对解决人才和用人单位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条条框框限制,最大限度向用人主体授权,最大力度为人才松绑。主要是聚焦人才普遍关切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才招聘、职称评定、工资薪酬、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经费使用、科研项目管理、兼职创新、离岗创业等 10 个方面,共下放取消审批权 50 余项,通过“正向赋权+负面清单”等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用人主体用人自主招聘,职称和技能等级自主评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自主分配,科研经费自主管理使用,科研人员“双创”自主开展,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自主实施,让更多创新人才能够全身心聚焦科研,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努力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让更多创业人才能够扎根龙江,心无旁骛地干7事创业、建功立业。
二是搭建吸引集聚优秀人才广阔平台。进入新时代,平台已成为新一轮人才竞争的战略级载体,有了一流平台才能聚集一流人才。《新时代人才振兴 60 条》要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能源资源优势,加快构建梯次结构布局合理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建设一批不可替代的创新平台,增强对高端人才吸引力。重点是打造和赋能升级高校院所平台、优势学科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平台,以及国家级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产业园区、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同步打造一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项目集训基地和“政校企”人才培养联盟,推进载体、人才、项目、资金一体化配置,赋予重大创新平台人才“引、育、用、留”自主权,为平台申报科研项目、人才计划单列指标,加大对平台的稳定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财政资金投入,系统集成、多措并举,打通基础人才培养、技能人才培训、科技人才创新、领军人才攻关全周期支持链条,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项目链、资金链深度对接,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三是构筑人才引领龙江振兴雁阵格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八个振兴”,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制定出台《新时代人才振兴 60 条》坚持放眼全球、面向全国,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急需,千方百计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通过稳定、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人才成长梯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带动全省科研实力和创新水平整体提升。围绕这个目标,实施“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支持计划”“龙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计划”“龙江卓越工程师支持计划”“龙江工匠支持计划”“龙江学者支持计划”。这五个人才计划既立足现有基础、又注重面向未来,既聚焦留住省内人才、又瞄准引进省外海外人才,既突出高端引领、又加强梯队培育,既给资金项目扶持、又给特殊政策支持,力求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分明、覆盖不同领域和人才发展各阶段的人才工程体系。
四是打造龙江爱才近悦远来服务品牌。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是吸引力、竞争力。《新时代人才振兴 60 条》在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环境上,坚持服务再扩面、工作再聚焦、保障再升级。服务扩面就是将服务高层次人才的范围由原来的国家级人才扩展为 A、B、C、D、E 五类,将梯队储备以上层次的人才全部纳入服务支持范围,均可享受相应政策和服务,同时大幅度提高引才资助、补助和安家补贴标准。工作聚焦就是把引进留住黑龙江籍高校毕业生和省内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持续深化省校合作,深入推进“黑龙江人才周”“市委书记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吸引留住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千方百计提高省内高校毕业生留省率。保障升级就是全面提高人才服务质量,尽力做精、做细、做到位,用心用情关爱人才,聚焦人才普遍关切的住房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等,提出切实可行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同时加快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学校、人才公园、人才大道等,全面打造有效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良好环境,让各方面人才在龙江安心安身安业。
冯海龙表示,好政策关键是要能落地、快落地。下一步,将积极协调督导各地各部门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对政策规定的各项任务实行“挂图作战”“挂账督办”,深入窗口“走流程”现场体验,把督办考核贯穿政策落实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各地各单位以钉钉子精神一贯到底、抓出成效,同时加强政策评估论证,紧贴龙江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政策,不断推出政策的加强版、升级版。
信息源:
https://www.hlj.gov.cn/n200/2022/0516/c35-11034066.html
7
首届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
2022 年 5 月 13 日上午,首届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大会以“青春山东,共享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全球青年深化交流的常态化高端平台,更好发挥全球青年力量,促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全程线上直播。除济南主会场外,北京市和山东省 16 个城市均设置了分会场,线上开通了 260 多个端口,为中外各界朋友共叙友谊、共谈合作、共话未来架起桥梁。
大会发布了“全球青年伙伴计划”、“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中国的孔子世界的智慧》精品丛书”、“沿黄九省(区)国际青少年交流联盟”、“国际青少年‘黄河文化’交流营”、“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中国(山东)—东盟职业教育产学研基地”、“中国(山东)—中东欧青年合作交流基地(塞尔维亚)”、“‘悟空杯’中日韩青少年漫画大赛”、“全球化智库国际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济南)”及“‘情满丝路爱心小屋’项目”共计 10 项项目性成果。
大会同期举办“黄河湾国际青年经济论坛”主论坛,来自中外政产学研各领域的12 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格局与新经济”的主题作了深入交流,聚焦后疫情时代,大国博弈下的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新发展格局,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贸趋势、商业模式变革、技术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等热点、难点问题,分享山东的生动实践,鼓励青年把握创新机遇、推动科技赋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推动新一轮全球化。该论坛是国际青年交流大会的核心内容,今后将作为常设论坛定期举办。
会上,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省长周乃翔共同启动“2022 山东省国际青少年交流年”和“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国际青年艺术展。作为国际青年交流大会的内容之一,“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国际青年艺术展将于 5 月 13 日至 6 月 26 日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展览作品来自各国驻华使领馆的精心推荐、以及国内外青年艺术家、学生的优秀创作,涵盖青年绘画、书法、雕塑、摄影、影像等形式,全面展现了青年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发展风貌、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和感悟。
山东省将以此次国际青年交流大会为契机,按照“一市一品牌”、“一市一特色”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上下策划并开展 40 余项国际青少年交流项目,年内将举办“G20 青年企业家对话”、“国际青年领袖对话”等活动,共同奏响“青春山东”的华美乐章。
据悉,本次大会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热烈影响。来自 48 个国家的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代表、国际友城代表,中外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和各界青年代表,国家部委、沿黄八省(区)代表,山东省领导,山东省有关部门、山东省 16 市及高校代表等 5000 多人线上线下参会,共收到 36 个国家的国际友城、友好组织、友好学校等发来的贺信、视频近 600 余项,有力推动了国际青年间交流交往,为世界和平发展繁荣的崇高事业注入新的动力。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2781890171149815&wfr=spider&for=pc
8
青岛自贸片区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
示范园区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青岛市近日宣布,《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于近期正式印发,将力争用两年时间,打造形成吸引集聚青年发展的“青岛标准”和“青岛模式”。其中,青岛自贸片区将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园区建设“自贸模式”。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倡导的就是开放和自由流动,包括人才、信息、货物、资金的自由流动,这对青年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市委市政府也专门出台 15 条人才聚集的支持政策,为青年人才在片区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保障。”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隋斌介绍,片区将打造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形成政策叠加、资源集聚优势。
此外,青岛自贸片区拥有创新优势,包括制度创新优势与政策优势。隋斌介绍,青岛自贸片区按照“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要求,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 176 项创新案例,其中 5 项获得国家部委备案、29 项在全省推广。
今年 1 月,青岛自贸片区正式启动“闯创驿”科创园项目建设,计划通过城市微更新,把整个片区的产业内容进行置换,打造成适合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新基地。
据悉,该项目按照“微改造、强功能、共受益”的原则,通过修缮房屋建筑、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开放空间、产业业态导入等提升区域整体环境品质,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集聚培育人工智能、影视文化、智慧科技、金融投控、高端制造等产业集群,引领片区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工业片区城市更新标杆示范项目。
“依托科创园项目,我们还将出台一批支持政策、搭建一批创业载体、成立一批集聚青年人才的组织、推出一批服务举措,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建设模式和经验。”隋斌介绍说。
为青年人才搭建平台,青岛自贸片区还于去年 8 月成立了智城·山东自贸区(青岛)国际人才社区,聚焦国际人才生活便利度、工作舒适度等,围绕衣、食、住、行、娱、购等方面,构建系统化的宜业宜居一流人才生态环境。同时,结合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将打造国际人才政策高地,面向全球集聚优秀国际化人才。此做法得到省人才办的支持,在全省复制推广。
“我们现在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国际人才社区的标准化体系。同时,在自贸片区周边也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 5 所高校,形成了产才融合体,区校企联动推动人才发展,这也为毕业的大学生人才到片区就业创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隋斌介绍说。
信息源:
http://www.xihaian.gov.cn/ywdt/zwyw/202205/t20220516_6054550.shtml
9
中国·莫干山第六届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大赛暨德清人才创赛周启动
5 月 13 日,中国·莫干山第六届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暨德清人才创赛周启动仪式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五大创新创业赛事同步启动,“莫干智库”专家及创业导师聘任仪式同期举行。
中国·莫干山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自 2017 年起深耕五年,共计吸引 1084个高层次人才项目报名参赛,促成 49 个优质项目在高新区安家落户。此次大赛将持续10放大“以赛引才”集聚效应,以“创新裂变,人才起航”为主题,围绕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地理信息、通用航空、高端装备等产业,计划举办 5 场城市分站赛。决赛获奖项目在落地后,可获得 3300 万元奖励扶持,决赛优秀项目可直接晋级湖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复赛。
据悉,此次人才创赛周采用“多赛合一”的模式,将中国·莫干山第六届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联合第四届“创青春”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应用大赛、德清县首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首届“智慧康乾,创赢未来”创业大赛同步启幕,多领域、全方位汇集创新智力和活力,探索构筑全球创新人才集聚之地。
期间,还举行了德清县莫干智库专家、创业导师聘任仪式,匹配了三名来自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家作为智库专家,鼓励其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同时,聘请了三名资深成功创业者作为创业导师,为初创项目提供专业辅导,助力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当天下午,大赛首场分站赛如期举行,12 个参赛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台路演,六名投资机构评委给予项目精彩的点评。
近年来,莫干山高新区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快“人才特区”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人才创业、人才安居、人才评审、企业上市奖励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当前,高新区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及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的契机,已累计拥有 2 个,孵化平台、2 家省级,实验室、4 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7 级企业研究院、13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8 家博士后工作站、60 家省级发中心、96 家市级研发中心;集聚院士级人才 10 余人,,专家 50 人,省级专家 60 人,省领军型创新团队 3个,“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近 200 个。
信息源:
https://news.xinxunwang.com/world/gdyw/341208.html
10
潍坊发布人才工作实施意见
日前,潍坊市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潍坊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包括构建特色人才集聚雁阵格局、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创新实施人才引育机制、打造一流平台载体、构建一流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等八个方面,共30 条。
顶格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对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和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对接引进,按需创设新型研发机构、量身定制实验室,给予最高 500 万元生活补贴、5000 万元项目资助、1 亿元政府性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对聘任院士、合作院士分别给予最高 300 万元、100 万元生活津贴。对鸢都产业领军人才创新类、创业类人选分别给予最高 100 万元、800 万元经费资助。在鸢都学者建设工程中新增青年专家项目,每人给予 20 万元经费支持。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选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工程的,在国家、省给予相应补助基础上,市级再给予最高 200 万元支持,三级叠加补助最高可达 700 万元。
强化企业家和用人单位引才育才激励。对评选的优秀企业家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对在引才育才用才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授予“人才潍坊伯乐”称号,给予最高 50 万元奖励。对潍坊市作出突出贡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与全球前 200 名和国内“双一流”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人才的,按照每名博士 10000 元、硕士 5000 元、本科 3000 元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培养经费补贴。对新引进海外高层次11高技能人才成效突出的用人单位,给予最高 50 万元的一次性工薪补助。
增强人才制度活力。把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增强人才体制机制灵活度和人才政策开放度。比如,满编超编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可申请使用“周转池”编制办理入编;支持校地联合引才育才用才,推行高层次人才“创新在高校、干事在企业”的“双落户”制度,对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程序聘用为高校、科研院所正式编制人员。优化人才配额制、举荐制,推行重大科技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揭榜制”“技术总师制”“赛马制”“军令状”等,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引领领域创新和行业发展的,通过股权投资、鸢都产业领军人才配额等方式给予支持;对特别重大的项目“一事一议”给予支持。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2991993066325524&wfr=spider&for=pc
11
崂山推出包含 10 大工程、40 条具体措施的
“人才新政”
5 月 16 日,崂山区召开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作为本次大会的重中之重,《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这一涉及 10 大工程、40 条具体措施的“人才新政”,其中 9 项政策为全国领先,21 项为全省领先,10 项为全市领先,实现了对原有人才政策的全面迭代升级。
新政与奖励“同行”,会上,崂山区为 3 名 2021 年度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兑现奖励360 万元,向 73 位优秀企业家(高管团队)分别颁发“发展功勋奖”“杰出成就奖”“优秀贡献奖”“新锐贡献奖”,奖励金额超过 5166 万元。
同时,针对重点产业企业具体需求,崂山区形成“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共计100 个项目,总金额约 5.3 亿元,在青岛市相关要求基础上主动加码、更进一步。
大会现场,“山东省现代金融产业链人才联盟”和“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正式揭牌,这两大人才联盟均为全省首例。
此外,崂山区还发布了国际人才社区推进计划。未来 3 年内,崂山区将在 42.8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国际化人才高地。
尊重人才,服务企业,崂山区以当排头、走在前的精神创造着新的“崂山高度”。
1.人才新政
更多配套、更全覆盖、更优生态
“天下事莫不成于才”,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崂山区推出的“汇智崂山”人才新政,涉及 10 大工程、40 条具体措施,10 大工程具体为:
顶尖人才引领工程、高端人才培育工程、支撑人才倍增工程、海外人才引进工程、青年人才集聚工程、领军人才储备工程、四大主导产业产才融合促进工程、人才平台扩容工程、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和人才发展生态提升工程。
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综合性、纲领性文件,“汇智崂山”人才新政坚持高起点对标谋划,着眼于“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的工作定位,认真对标学习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政策,确保领先优势。
比如,在人才工程方面,全面对标深圳“孔雀计划”,顶尖人才、国家级人才、省部级重点工程人才等奖补力度均超过深圳。
此次发布的人才新政,具有国际视野、长远眼光,是对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也是对崂山区原有人才政策的全面迭代升级:
配套政策“多”。40 项人才政策中 16 项政策对应市级标准至少 1:1 配套,在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人才培育方面配套比例最高可达 1:4。以 2021 年人才数据进行测算,预计每年人才政策兑现资金数额将实现翻倍,崂山区每年将拿出至少 1 亿元的人才发展资金。
服务涵盖“全”。纵向上,涵盖顶尖人才、高端人才、支撑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领军后备人才等 6 类人才、四大主导产业、人才引育、乡村振兴 3 大平台和人才发展生态,分领域、分层级,有助于精准施策、靶向引才;横向上,聚焦“引、育、留、用”全链条,创新提出人才住房配额制、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设立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蓄水池”等举措,设置了涵盖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措施。
施策理念“新”。新政重点围绕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医药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每个产业精准布局一条产才融合政策,每个产业链逐一明确创新创业团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培育等具体奖励标准,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引领带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实现“双链融合”。
更多配套,更全覆盖,更优生态。“汇智崂山”人才新政提升人才获得感,彰显执手前行的“崂山温度”,诚邀天下英才创新创业,与这座山海品质新城一起成长、共创辉煌。
2.奖励 5166 万
崂山和企业家“同频共振”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功的领路人,是崂山发展进步的“头号功臣”。在今天的大会现场,对企业家的奖励也如约而至:
崂山区为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林、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兆宁和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松华等 3 名 2021 年度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兑现奖励 360 万元;同时,现场揭晓了获得发展功勋奖、杰出成就奖、优秀贡献奖、新锐贡献奖的 73 名企业家,共拿出 5166 万元表彰优秀企业家和产业优秀人才。
崂山区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表达了对企业家的尊敬和肯定,也让各界看见崂山政企携手并进,开创崂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诚心、决心和信心。
在崂山,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 983 家,占全市 10.59%;5 亿元以上企业 244家,占全市 15.35%;10 亿元以上企业 137 家,占全市 17.84%。
崂山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628 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 13 家;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 7 家,全省第一;累计培育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5 个、领军企业 8家,均占全市三分之一;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
企业家用拼搏与奋斗在各自领域发光,在崂山汇聚成了皎皎星河。
崂山的企业家们常说:在崂山,可以专注做企业、做市场。企业家最看重的,就是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每一年我们的人才子女的入学就医等各个方面困难,都得到了顺利解决。我们在崂山创业和生活是幸福的,相信也会有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来到崂山。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刚说。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秦冲也有同感:“人才来到崂山,不光关注支持力度如何,更关注能不能在崂山这个地方做出一番事业,做出一些成就,咱们的引才政策很多是结合了产业的发展而来的”。
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新勇表示,崂山区一直以来都为企业在税收、研发、培养人才政策方面提供务实、贴心的扶持政策。“还向企业家推出了金牌服务卡,在司法、健康等各方面带来方便”。
企业家的心声,就是崂山区最重要的备忘录,崂山用实际行动对企业家的需求给予了最大诚意的回应。
2022 年,崂山区拓展沟通渠道、搭建互通平台,更好的发挥好企业服务专班作用;推行企业开办“全链通”、优化企业注销“一窗通”;启动山东全省首个“免申即享”政策兑现平台;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响,崂山区还创新推出 12 条“硬核”惠企服务举措,拿出近 10 亿元财政资金帮扶企业渡过难关……
这里山高海阔,崂山区让企业和企业家在崂山受尊重、有地位、能成事,把崂山打造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业的沃土。
3.汇智崂山
近悦远来的聚才之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今天,“山东省现代金融产业链人才联盟”和“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正式揭牌,这两大人才联盟均为全省首例。
目前,崂山区累计落户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达 1000 余家,涵盖 22 类金融业态。2021 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205.1 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速 11.5%,占 GDP 比重为20.3%。金融业全口径税收占全区税收的 34%,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山东省现代金融产业链人才联盟成立后,将精准引才育才,计划每年开展人才沙龙、人才研讨会、产才融合培训、“揭榜挂帅”“四个一”活动。未来五年,联盟力争新培育引进院士以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10 个以上。
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的成立,则标志着崂山区“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建设工作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经过多年培育和布局,崂山区已有歌尔、pico、聚好看、雷神等 100 多个虚拟现实相关项目,搭建了全球最全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链条。同时,也正在高标准高起点谋划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规划建设。
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将以联盟引才,以联盟育才,以联盟咨政,以联盟兴产,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打造虚拟现实千亿级产业链条发展高地。
此外,崂山区国际人才社区推进计划首次发布,在未来的 3 年内,崂山区将在42.8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建“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国际化人才高地,每年创造出不少于 2000 个国际人才就业落户场景,打造国际人才集聚“新磁场”。
逐浪前行,只争朝夕。
2021 年,崂山区生产总值突破 1000 亿元。站在 GDP 新起点,崂山区全力加速推进人才招引和企业家培育工作。
崂山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全力推进“五区同创”,高水平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培育打造现代金融服务、虚拟现实 2 条千亿级产业链。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崂山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的召开,掀开了崂山高质量发展的新一页。
海纳百川,汇智崂山。
崂山推动产才融合,政企携手前行,共同打造近悦远来的聚才之城,期待更多高水平人才和优秀企业与这片创业热土一道成长,合力开启属于崂山的崭新未来。
信息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7H0DA2V0534WFES.html
人才政策研究|人才战略研究
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如何成为会员
http://www.zuolangwy.com/about.php?id=37
→了解协会更多信息
www.zuolangwy.com
扫描上侧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