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一周人才大事记(2022年5月16日-5月22日)

        2022-05-24 | ZTA | |
        分享到:

        目录

        1 江苏强化数字经济人才全链条保障

        2 天津市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3 福州出台7条激励措施

        4 青岛启动留学人员招才引智周

        5 成都新津发布人才引育新政

        6 常州市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

        7 东莞将评定100名技能领军人才

        8 扬州发布揽才新政新措

        9 仪征发布人才政策3.0版

        10 首届“鹤壁人才节”落幕

        11 2022南湖人才嘉年华活动启幕

        12 东营发布人才新政

        13 FESCO举办“国有企业人才发展创新论坛”

         

        1

        江苏强化数字经济人才全链条保障

        江苏省人社厅5月23日出台《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从深化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机制创新、支持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等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全力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建立事业编制人才“周转池”

        聚焦数字经济重大创新平台,《若干措施》明确,江苏授权紫金山实验室“自主引才、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主评价、自主定薪”,申报省级重大人才项目实行计划“单列”。支持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开源软件、生物医学大数据、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装置、空间信息综合应用等重大创新平台设立动态岗位,会同编制部门建立事业编制人才“周转池”,建立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

         

        聚焦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重点单位,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联合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实施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关键核心技术事业单位人才特殊调配机制,推动人才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一体化配置。贯通数字经济领域产业、科技、人才项目评价支持,集成支持数字经济科技攻关项目成果转化。支持南京、无锡、苏州等数字产业集中的地区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装备、物联网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争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能级载体平台。

         

        建立全省“数字工匠”培育库

        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齐头并进,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变,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开展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认定,实施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知识更新培育项目,每年遴选培育1000名数字经济领域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建立全省“数字工匠”培育库,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建设集培训、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于一体的数字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建设10个省级数字高技能人才专项实训基地,培育20个数字技能领军人才领办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智改数转”企业分流从业人员就业帮扶,大力推广“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支持企业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

         

        引进一批数字经济人才

        江苏将强化数字经济人才“引、育、留、用、转”全链条保障,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优化数字经济人才生态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

         

        扩大高端数字人才在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比例,卓越博士后计划对数字经济领域予以倾斜。鼓励事业单位聘用的高端数字经济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不受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建立急需紧缺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揭榜挂帅”机制,多渠道推进用人单位与数字经济人才精准对接,大力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青年科技人才、数字创客、数字技能人才。

         

        将数字技能类职业(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列入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围绕数字产业衍生的新职业、新技能、新工艺,健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建设数字产业、数字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支持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确定数字技能类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数字技能岗位等级,自主开发制定数字技能评价标准规范,自主运用评价办法,自主开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加强数字技能类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探索推进数字产业领域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有效衔接,探索开展数字经济国际职业资格和职称比照认定、数字技能类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

         

        推动数字领域就业创业

        多渠道发布数字经济就业创业政策、职业供求状况、工资指导价位等信息,促进自主就业、“副业创新”、多点执业等就业新业态发展,支持企业依法共享用工,对通过共享用工稳定职工队伍的企业,按规定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和稳岗返还等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初创企业成果转化。

         

        制定发布政府补贴培训目录,开发符合乡村振兴需求、适应新业态发展方向的职业培训工种。支持农村电商创业就业,与知名电商企业开展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战略合作,搭建农村电商实践基地,共建农村电商县级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

         

        另外,江苏人社部门还将依托全省一体化信息平台,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将就业、社保等直接关系到企业群众办事、应用频次高的公共数据优先向社会开放。规范统一全省人社政务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及时公开人社政策清单和办理渠道,加快推进民生服务场景数字化应用。

        信息源:

        http://www.xhby.net/js/jj/202205/t20220523_7553917.shtml

        2

        天津市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5月20日,天津市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大会召开,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喻云林出席并讲话,老同志、市农学会理事长张俊滨参加。

         

        喻云林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成立天津市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是加强天津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要以盟聚才,发挥院士专家、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方资源优势,合力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以盟兴业,搭建人才交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合作、金融支持、政府服务的沟通交流平台,共享创新资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要素、新动能、新活力。要以盟聚力,统筹乡村治理、生产经营、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发展等方面人才需求,围绕人才兴农、科技强农、金融助农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构建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系统支持政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人才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新作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联盟动能”。

        信息源:

        https://news.sina.cn/2022-05-23/detail-imizmscu2874664.d.html

        3

        福州出台7条激励措施

        记者16日从市人社局获悉,《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育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的七条措施》于日前印发,旨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技能人才,进一步吸引更多技能人才来榕留榕就业创业,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人才支撑。

         

        《措施》提出,将对由福州组队或推送的参加市级一类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和教练团队予以奖励。其中,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铜牌及优胜奖的选手及其教练团队,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铜牌及优胜奖的选手和教练团队,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他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各职业(工种)金银铜牌(前三名)的选手和指导团队,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对获得福州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各职业(工种)各项目第一名的选手授予“福州市技术能手”称号。

         

        《措施》明确,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资格考试(技能等级评价)、工龄计算、考核升级、职位(岗位)晋升、职称评审、入伍等方面,分别按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同等对待。

         

        全日制技工院校预备技师班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在福州企事业单位稳定就业或自主创业,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3个月以上并落户福州的,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措施》简化优秀高技能人才招聘方式。职业院校毕业生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选手、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以上选手、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的,可作为高技能人才按规定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到与所获技能奖项相关的岗位工作。

         

        在技能人才职称评审通道方面,不将学历、论文、外语、计算机等作为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工程技术领域成绩显着、贡献突出,能力和业绩已经达到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但因学历、资历等原因未进入正常评审程序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中级职称特殊评审。

         

        此外,引进到福州企事业单位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福州五城区(含高新区,不含长乐区)无房产且本人未享受省、市其他人才住房优惠政策的,可申请直接入住酒店式人才公寓,租金由申请人、所在单位、所在单位纳税属地政府各承担三分之一。

         

        根据《措施》,福州市还将实施青年技能人才帮扶培养圆梦计划,采取自主招生择优录取或通过全国成人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的方式,为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青年技能人才,提供相应的学历继续教育和学费资助,并设立榕匠青苗奖学金和榕匠园丁奖,每年奖励一批技工院校、中职学校优秀学生和教师。

        信息源:

        https://t.ynet.cn/baijia/32778380.html

        4

        青岛启动留学人员招才引智周

        5月23日,青岛市为期一周的留学人员招才引智周活动启动,12家企业(园区)将依次上线推介岗位。活动首日,青岛市还发布了年度首批1042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以及50个项目需求。

         

        自5月23日起,青岛市将开展为期一周的“海聚山东青聚英才”云端直播会——留学人员招才引智周活动,以“展示+直播”的方式,面向海外高校的中国留学人才发布青岛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岗位和项目需求。

         

        据了解,前期,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开展了2022年度胶东经济圈海外高层次人才岗位和科研项目需求征集工作,首批共征集来自胶东五市106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1680个,项目需求69个,涵盖海洋科学、生物医药、新能源、高分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中,青岛市共征集来自8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1042个,项目需求50个。

         

        本次发布的岗位紧贴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广泛分布于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海洋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新能源等优势和新兴产业,侧重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和行业紧缺管理人才引进,需求岗位集中在行业专家、领军科学家、研发工程师、博士后研究人员、项目总监以及部门(区域)经理等职位。

         

        1042个岗位需求以硕博以上层次人才为主,博士需求占比达48.7%。其中,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需求占全部博士需求总量的87.3%,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有一定要求,急需在本学科领域中有较高学术水平、取得行业内重要成就并具有较好科研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和博士后。另约有20%的单位要求人才具有海外相关工作经验。

         

        为招揽更多优秀人才,各单位在薪资、安居、科研经费、项目启动等方面提供了优厚待遇,90%的岗位年薪在15万元以上。部分知名民营企业更是提出将为员工提供补充商业保险、免费班车、弹性假期、免费住房等待遇,还有部分企业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经营分红或股权激励。

         

        而此次征集的50个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需求主要来源于部分驻青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聚焦软件和信息技术、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技术需求,大多具有产业前瞻性等特点。90%以上的项目合作方式以技术或研发合作为主。

        信息源:

        https://new.qq.com/omn/20220523/20220523A09XQY00.html

        5

        成都新津发布人才引育新政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探索打造创新人才活力新区,充分挖掘重点产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开发、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深度需求,5月20日,“荟新津·创未来”——“2022蓉漂人才日”活动在新津天府智能创享中心举行,来自科技、教育、卫生、产业、社工等各行业杰出人才代表参加活动。

         

        新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贺恩洪在致辞中表示,“不唯地域引人才,不求所有用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新津一以贯之的人才观。新津承诺,将提供更加肥沃的“创业土壤”、更加充足的“雨露阳光”,竭诚为各类人才营造最优环境、提供最好服务。新津期待,与每一位追梦者成为事业合伙人、幸福圆梦人,在这片沃土上创新创造、拼搏实干,与这座美丽的城市共同成长、共同奋进。

         

        活动发布了《“津英十条”2.0政策》《津英教育人才政策》《津英卫生人才政策》,构建了以“津英十条”为统揽,教育、卫健、技能等人才实施办法为支撑,科技、金融、新乡村、文体旅产业政策为补充的“1+N+4”人才政策体系。

         

        根据政策,对新引育符合新津重点产业的高端人才,在新津本地企业从事全职工作、服务期限不低于3年,按照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将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30万元的工作补贴。

         

        对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承担的国家、省科技计划(专项)项目,且符合新津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按国家、省资助额50%,分别给予项目团队最高20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产业人才代表领取政策资金

        与此同时,对新引进与本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且在津工作6个月以上的学历型、技术型和技能型青年人才,可申领最高5万元生活补贴。对首次落户新津且在津就业的青年人才,满一年的给予0.3万元/人一次性奖励。鼓励提能晋级,对新获得学历、技术和技能提升的青年人才,可给予最高2万元/人的一次性奖励。

         

        据介绍,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成都开启冲刺世界城市的征程,新津将加快建设创新活力新区。活动中,成都新津数字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世伟进行了北京人才飞地展示,通过给予“人才飞地”建设和运营补贴等给予人才主体奖励,包括空间服务、企业与生活服务、政策共享,为企业引才提供支持。

         

        为进一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活动现场,成都市新津区还与成都市技师学院合作成立“津匠学院”。“津匠学院”由新津区人社局、成都智能制造职教集团、1+N职技融通职教集团以及成都市技师学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方主体共同组建,将聚焦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努力把新津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为吸引更多国内外名优高校学子了解新津、爱上新津、选择新津,活动现场,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东软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代表上台,共同启动了“青春同新津彩同行”2022年名优高校学子新津研学行(社会实践)。

         

        此外,本次活动还宣布了“津津希望”导师制第二批结对帮带名单,举行了“津津希望薪火相传”仪式。据悉,2021年初,“津津希望”选培计划,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模式,打造人才引育品牌,采取精准化、体验式的引才方式,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每年招募一批具有培养潜力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成为“津津希望”实习生,选聘一批优秀应届毕业生中的精英作为“津津希望”培训生,以导师制一对一模式,实现从校园到单位的全程跟踪培育。

        信息源:

        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5/23/032098575.shtml

        5

        成都高新区大力引育产业教授

        5月20日,成都高新区举办高新沙龙·产业教授专场活动,带领产业教授代表及相关人员,参观位于天府软件园的新经济活力馆,以及成都优秀的新经济创业企业极米科技,并与相关单位、创投机构、服务机构对接,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也让成都高新区政策更精确地惠及每一位教授人才。

         

        成都高新区围绕“人才”二字,正在进一步强化成都高新区“中西部地区人才密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人才活力最优的区域之一”的标签,发布了不少创新之举、创意之举,“产业教授引育计划”即是其中不得不提起的一项。

         

        为加快聚集一批以知名高校教授为代表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成都高新区于2020年启动了“产业教授”计划,与海内外知名高校结成“创新创业共同体”,大力支持全球前200强高校和国内双一流高校教授在高新区创业并给予最高100万落地支持、最高500平米房租补贴和最高500万元融资奖励。

         

        2020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已先后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引进“国字号”教授25名,创办各类科技创新企业25家,支持金额达2000万元。

         

        本场“高新沙龙·产业教授专场活动”,就创新了对产业教授的服务形式,希望让产业教授们更加顺畅和充分地与政府部门、创业服务机构交流。

         

        沙龙邀请了成都英格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格林希尔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太摩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普罗海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一埃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爱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鹏辉程光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奥睿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负责人,在现场介绍了企业发展、团队情况、融资需求等,并对相关建议畅所欲言。

         

        一方面,沙龙设置了新经济活力馆、成都代表企业极米科技的参观走访环节,有助于让更擅长学术科研的教授们走入企业,深度了解高新区代表性企业的科技研发需求,同时了解高新区发展产业的主导方向与现状;

         

        另一方面,沙龙邀请了相关单位、创投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参与,他们与产业教授“面对面”办公,了解教授所创办的企业发展情况,倾听教授创业过程中的诉求与建议,以便更为切实准确地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与帮助,提高产业教授创业成功率。

         

        在现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生物医药局、新经济局、经济运行局相关负责人,高投集团、高科公司等平台公司,向产业教授介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扶持政策、企业服务模式;川创投、英诺天使、盈创资本、梅花创投、博源资本、超凡知识产权、创业学院等创投机构和服务机构也参与了本场沙龙。

        信息源: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5-23/docimizmscu2866961.shtml

        6

        常州市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

        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靠人才。常州市财政局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以“龙城英才计划”为牵引,完善“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竞争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一)系统布局提升“覆盖度”力促人才队伍扩容

        瞄准“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稀缺关键问题,健全政策工具,加码扩维激励,以饱和式投入加快带动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工匠人才引育选用。加大引才力度,对顶尖人才(团队)来常设立科研院所、领办创办企业、创新创业的,匹配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特殊支持,给予最高1亿元的特别支持,“虹吸效应”下2021年共引进顶尖人才项目15个。突出战略引领,围绕产业布局打造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针对“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以“企业出题、能者破题”靶向汇集国内外英才资源集智攻坚。外延引才触角,瞄准境外产业创新资源集聚区,加快境外离岸孵化器建设,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匹配人才项目快速遴选机制,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提升引才聚才效果。

         

        (二)创新机制畅通“价值链”力促人才突破创新

        尊重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市场规律,加大科创领域“放管服”改革,构建“放得下、管得好、引得来”的财政金融支持科创发展体系,破解投融资难题,畅通资金、人才、科创、产业“价值链”。以信任为前提优化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简化制度程序,提高拨付效率,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增加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奖励空间,“一增一减”激发主观能动性。以要素为核心发展人才金融,设立首期规模100亿元龙城科创发展基金、总规模6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依托龙城金谷打造“产业基金+头部机构+行业龙头”资源网络,以“财”引“资”、以“资”助“才”,赋能“高精尖缺”人才瞄准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常州市主导产业释放更大发展增量。截至3月底,母子基金投资项目超340个,支持137个项目上市、新三板挂牌、再融资等。

         

        (三)丰沛供给优化“融生态”力促人才长足干事

        增加创新资源、特色载体供给,加速补足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短板,集聚社会化、政策化、市场化资源打造开放互融的“科创生态”,服务人才长足干事、安心钻研。高标准打造龙城实验室,加快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和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集中财力加速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深度融合的科创平台,如聚焦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财政资金6亿元,支持碳纤维创新中心高能级建设发展,拓展人才潜心研发场景。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资源优化配置,精准对接关键人才与关键环节、关键项目,反哺创新人才成长,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信息源:

        https://3g.163.com/dy/article/H831OEPA0552ADWT.html

        7

        东莞将评定100名技能领军人才

        日前,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东莞市近期出台的系列人才新政,解读《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莞市本科生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以及“技能人才之都”2.0版“1+8”政策。

         

        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将全力提升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认定评定100名技能领军人才,最高可获600万元购房补贴。

         

        系列政策的发布,旨在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牵引,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支撑,提升人才政策效能,打造人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共同成长的人才生态,推动东莞在万亿元GDP、千万人口城市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打造“成长之城”,下更大功夫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东莞通过政策、补贴,引导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构建良好人力关系、提升人力效率,综合提升人才人力效能。

         

        本次11项人才政策的发布,是对上一轮政策的优化升级。

         

        2018年8月东莞实施百万劳动力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并出台“1+10”政策体系;同年11月,出台新时代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目前,这些政策已经有效期满。东莞在原政策基础上,修订形成了新的政策体系。按照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部署安排,全新发布的人才新政都设定了明确的目标。

         

        新修订的《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其政策目标方面,是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引进培养6万名硕士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高级技师等创新人才。

         

        而《东莞市本科生引进培养暂行办法》,则是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引进培养50万名本科、初级职称、技师等人才。

         

        而“技能人才之都”2.0版“1+8”政策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全市引进或培养世界技能竞赛冠军至少1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40%,选树100名技能领军人才,建设2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市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500家,向社会提供1000门培训课程,推动100万人实现学历技能素质提升,努力将东莞建设成为技能人才的向往之城、成长之城、乐业之城和圆梦之城。

         

        全新发布的“技能人才之都”2.0版政策引发社会各界极大关注。

         

        自2018年“技能人才之都”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推动164万人次提升技能学历素质,全市技能劳动者增至125万人,占就业人员比例提升11.5个百分点,“技能人才之都”成为在全省全国均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技能提升城市品牌。

         

        全新的2.0版政策是东莞落实省委、省政府三项工程部署安排、支撑产业发展、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包括1份总政策和技能领军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制”培训等8份子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导激励方面,东莞将加大技能人才激励力度,引领带动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主要举措包括提升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东莞将认定评定100名技能领军人才,提供15万-30万元生活补贴、100万-600万元购房补贴、每月2000-5000元租房补贴、最高100万元引才奖励,扶持力度全国领先。同时,提供品质公共服务,为高技能人才发放东莞市优才卡,享受入户、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配套服务。

        信息源:

        https://t.ynet.cn/baijia/32804068.html

        8

        扬州发布揽才新政新措

        5月7日,扬州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会上解读了扬州“人才新政15条”及其实施细则,举行了“绿扬金凤”人才金融卡和扬州“人才码”发布仪式,以一系列真诚揽才新政新措,向天下英才发出英雄帖,用最大的诚意邀请八方英才汇聚扬州,共同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追梦来扬州到爱才”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近年来,扬州紧紧围绕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把人才作为强市之基、发展之要、活力之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构筑区域人才高地,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努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这些年来,人才发展与扬州各项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一支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具有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在推动‘好地方’扬州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加快集结、建功立业。”该市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出台“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人才工作“一把手”项目、领导联系服务专家等多项制度,健全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人才品牌特色不断彰显。据了解,扬州已连续12年实施“绿扬金凤计划”,在全省首创科技镇长团“团+组”“三长联动”等“四项制度”,创新构建“院室区园”乡土人才培育阵地,科技镇长团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团室共建”模式在全省推广,累计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人才38人、省“双创”人才(团队)433人(个)、省“333工程”985人次、省“三带”乡土人才421人,“追梦来扬·州到爱才”的人才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人才集聚效应也逐步增强。2010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累计7.7亿元,吸引91位院士来扬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合作,资助创新创业人才项目863个,累计实现开票销售970亿元、税收29.1亿元,平均每1元财政投入能创造3.78元税收。人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升级打造人才政策3.0体系,发放“绿扬英才卡”428张,建成全省首个“人才公园”,持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由全国第44位上升至第39位。

         

        揽才新政策新举措样样都是“增强版”

        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各类人才的引领和支撑,扬州对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为进一步放大“追梦来扬·‘州’到爱才”品牌效应,吸引高精尖人才来扬创业兴业,该市持续发布“人才新政”“人才码”等有分量的硬核新政策新举措,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提升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强“产业科创名城”人才支撑的15条举措》(简称“人才新政15条”)。“首批8部配套实施细则,是在‘人才新政15条’框架和标准下,一次有精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实践,也是聚焦高校毕业生来扬回扬、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教育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人才扶持的务实举措,具有扩面、提标、优化3个鲜明特征。”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会上启动上线的扬州“人才码”,是全省首个专门为人才提供服务的数字化平台。第一批将上线30余项服务项目,初步实现政策“一键匹配”、资金“一月到账”、服务“一码通办”。围绕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会议还举行了“绿扬金凤”人才金融卡发布仪式。服务卡包括创业管家、财富专家、置业安家、定制独家四大类服务,可为人才企业提供3000万元授信人才贷、购房低利率信贷、消费折扣、出行便利等服务。

         

        太多理由爱上这个宜创宜业宜居的“好地方”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人人向往、人才荟萃的‘好地方’。”受疫情影响,没能亲临扬州会场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扬州扬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军通过视频连线向扬州表示感谢。他说,在科技镇长团牵线下,2018年来扬参加扬州经开区举办的首届“智汇开发区”活动,深度考察了扬州的投资环境,萌生了来扬州转化科研成果的想法,在与扬州领导交流后,迅速敲定合作项目,创办了扬州扬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受益于扬州一揽子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支持,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扬芯激光已建成1400平米超洁净研发生产中心,搭建激光器件封装、激光显示光源、激光雷达等6条生产线,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同样以视频连线方式在会上发言的沈阳所扬州院总经理陶晓洋表示,作为扬州市和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沈阳所扬州院围绕扬州市“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及“533”产业科创计划,持续深入推进人才强企建设,将打造“创新人才支撑中心”列为第一发展定位,通过实施“三共”人才引培计划,努力实现共进共赢的发展愿景,为扬州航空产业发展培养主力军、注入最强音。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陶晓洋表示,沈阳所扬州院深入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在公司价值中充分体现个人价值”,通过实施“共创共享”计划,建立政府、公司、员工、股东、客户的利益共同体,以揭榜、众筹、授权使用、持股等“多元灵活”的激励分配方式,让科技人员和创新人才得到更高回报,实现短期激励向中长期激励转变,持续支撑沈阳所扬州院“1+M+N”的发展模式及优质外部资源的整合。截至去年底,沈阳所扬州院已有4项科技成果在扬州转化落地,目标产值200亿元,第一个产业化平台“N1”已逐渐成形,打响了扬州航空产业集群建设的第一枪。

         

        “人才政策加力,我们选择扬州干事创业。”怀揣着创业梦,2015年推荐亲朋好友来扬创业的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对扬州人才政策深有感触。他举例说,创业初期的泽景电子规模尚小、缺少抵押物,是扬州各级政府给政策、给场地、助融资,更提供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租购房补贴、绿扬英才卡等无微不至的人才服务,让他们在扬州发展更有底气。2021年3月,泽景被认定为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上个月又成为国家《乘用车抬头显示系统性能要求及实验方法》标准起草组核心成员。他表示,扬州市委高规格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对于人才工作和科创型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下一步,泽景电子将努力壮大企业,宣传扬州的人才政策和投资环境,用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税收回馈地方,为扬州“三个名城”建设添砖加瓦。

        信息源:

        http://www.ln.gov.cn/ywdt/qsgd/ass_2_1/202205/t20220507_4554387.html

        10

        仪征发布人才政策3.0版

        人才是产业制胜的关键。日前,仪征发布人才政策3.0版——“凤来仪”人才强市10条意见,对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和技能型乡土人才等抛出“橄榄枝”。

         

        此前,仪征已经两次出台招才引智政策,这次出台的新政有哪些新特色?

         

        “我们依据用人主体、人才代表和相关单位意见建议,以城市发展、企业需求、人才期盼为导向,对以往政策作了全方位升级。”仪征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招才引智不拘一格是新政的最大特色,仪征优化评价机制,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唯身份,而是更看重人才的业绩、贡献、潜力和技能。同时,青年博士、硕士等到仪征创业就业,对其在租房补贴、项目补贴、生活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大、惠及范围更广,津补贴对象也从以往的本科以上学历扩大到大专和高级工,从以往的应届毕业生扩大至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才。

         

        “我们把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企业高薪聘用的就是人才,就可以享受人才政策,新政将给予个税地方贡献部分80%的薪酬奖励和最高50万元的安家落户奖励。”该负责人说,新政呼应汽车名城,制定了人才购车补贴政策;针对技能人才,发挥技师学院作用,支持企业定点班、冠名班定向培养人才。

         

        对没有帽子、奖项、学历,而又对企业创新发展有关键作用的优秀人才,制定了以赛代评、直接认定、个税奖补、安家支持等措施,资助金额最高可达300万元。

         

        近年来,随着腾讯数据中心、中星北斗等重大项目陆续落户,天富龙、中兴派能等重点企业扩大产能,仪征对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工程师、中层管理人员等骨干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仪征市委书记孙建年说:“政府要以算大账思维和长远眼光看待人才投资,树立人才资本是高效资本、投资人才是投资未来的理念,进一步扩大投入规模、畅通投入渠道,不断将人才效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力和赶超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让仪征成为各路英才竞相涌入、逐梦未来的一方沃土。”

        信息源:

        http://jsnews.jschina.com.cn/yz/a/202205/t20220523_3004768.shtml

        10

        首届“鹤壁人才节”落幕

        兴鹤聚才,智创未来。5月20日,广受关注的首届“鹤壁人才节”圆满落幕。

         

        首届“鹤壁人才节”是鹤壁市近年来主场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人才活动,也是全省各省辖市举办的首个人才节,主要目的是搭建鹤壁人才政策协同推介、成果集中展示、经验分享交流、人才联合招引的重要平台,塑造具有影响力的人才工作新品牌、新名片,全面提升人才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为续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为期5天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着、影响深远。开幕式面向全球直播,市委书记马富国向全球人才发出“鹤壁之约”。现场发布“兴鹤聚才”三年行动计划,彰显鹤壁市尊重人才、礼遇人才的满满诚意;发布关于引进2022年度挂职博士的公告和博士后引进需求目录,体现鹤壁市事业引才、平台聚才的决心和魄力;上线“兴鹤聚才”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服务人才双模式。

         

        首届“鹤壁人才节”开幕后,各项特色活动依次进行:举办鹤壁空间地理信息与5G融合应用新技术交流会,推动空间地理信息与5G融合应用高质量发展;举办青年人才创业论坛暨创业项目路演活动,让优秀创业者现身分享励志的创业经历;举办百企千岗高层次人才招聘会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在企业与求职者之间搭建起线上沟通交流的平台;举办“爱在鹤城”青年人才联谊会,鼓励青年人才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增进友谊;举办“科创中国”技术路演——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鹤壁)专场活动,为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全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举办“智汇鹤城·创享未来”——以“光”为媒·光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精细化工行业(鹤壁)发展与改革论坛,邀请省内外专家为鹤壁市主导产业发展趋势把脉问诊;浚县614名优秀人才、淇县451名高层次人才受表彰,切实增强各类人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举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河南省分区赛暨“豫创天下”“凤归中原”创业大赛鹤壁市选拔赛暨鹤壁市第八届创业创新大赛复赛、启动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鹤壁分赛区暨第六届鹤壁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鹤壁市再次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潮……一项项活动,搭建起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综合平台。

         

        才聚鹤城兴。下一步,鹤壁市将以首届“鹤壁人才节”为契机,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海纳百川引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用心用情留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打造人才集聚新沃土,构筑人才强市新高地。

        信息源:

        http://www.henan.gov.cn/2022/05-23/2453787.html

        11

        2022南湖人才嘉年华活动启幕

        5月20日上午,“2022南湖人才嘉年华”活动在嘉兴希尔顿酒店举行,南湖产业科创人才“雁阵”联盟隆重启动,“20·22”南湖人才向往行动重磅发布,人才企业“守法贷”产品正式推出并为4家企业进行授信,10家先进企业和企业家获评“2020-2021年度南湖区十佳人才工作先进企业暨重才爱才企业家”。

         

        努力打造最优营智营商环境

        多年来,南湖区对人才的珍惜和尊重有目共睹,坚持四套班子领导亲自联系各类人才机制,累计举办超100场次“红船联盟”系列人才服务活动,“科技人才服务特派员”连续11年迭代升级,创立全省首个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智立方”,全省首推“人才e点通”服务云平台和“南湖人才码”,为人才初创企业推出指数测评,努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和最佳营商环境。

         

        本次活动,正式发布包含20件人才服务实事、22个人才服务载体的“20·22”南湖人才向往行动,将通过软硬件整体提升,重塑服务保障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奋力打造全球一流人才向往的集聚地。

         

        这项行动具有定位准、形式多、范围广的特点与优势,从创业创新、安居乐业两大维度出发,紧扣人才需求,线上线下多形式推出细化、精准化服务,为全区科技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在南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20件人才服务实事之一,南湖区司法局联合中国银行、禾城农商银行将法治体检与金融赋能相融合,为人才推出人才企业“守法贷”项目,创新实现了“金融助力人才企业发展”与“金融督导企业合规经营”的合二为一,让更多知法、守法、合规经营的人才企业充分享受法治的红利。经过律师“一对一”上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法治体检”,4家人才企业获得了合计1700万元的贷款授信额度。

         

        启动产业科创人才“雁阵”联盟

        通过人才发展生态的持续优化,目前全区已累计引进合作顶尖人才78名,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343名,共拥有人才创业企业243家,成为全市高层次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同频共振,吸引越来越多人才来南湖,成为南湖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成为当下南湖区重点攻坚的“新课题”。

         

        为此,南湖区启动了产业科创人才“雁阵”联盟,以重点产业为基础、以“2+2+X”科创平台布局为支撑,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构建起头雁企业、科创平台、人才科技企业和行业人才四位一体联盟化的交互机制,推动政策、资本、技术、服务、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充分渗融。

         

        为产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目前,联盟首批组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区域重点产业子联盟,受到了近80家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还特邀8家科研院所组建联盟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目前已经排定了全年10场雁阵联盟活动计划。通过活动推动信息互换和深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加快产业集聚,并针对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联盟成员间开展本地联合攻关,真正实现“产学研用”实质融合,促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新建立的联盟成员间跨单位、跨区域、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联合培育机制,为产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产业科创人才“雁阵”联盟智能制造产业子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浙江荣泰电工器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市级先锋型创业团队带头人郑敏表示,企业在南湖区发展得到了非常好的服务,“20·22”人才向往行动中也有很多对企业十分实用的新举措,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帮助,企业也将在“雁阵”联盟中与联盟其他成员单位加深交流合作,实现新阶段的共同发展。

         

        活动中,还有10家企业及企业家被表彰为“2020-2021年度南湖区十佳人才工作先进企业暨重才爱才企业家”。

        信息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7H0DA2V0534WFES.html

        12

        东营发布人才新政

        近日,东营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东营人才工作打造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措施》,为加强人才招引提供支撑保障。

         

        “新措施主要从优秀人才集聚发展、平台载体建设、人才创新创业保障、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打造最优人才生态等六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东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袁永鹏表示,为深化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省黄三角农高区在东营市域范围内的各类人才按规定纳入新政支持范围。同时,东营大幅度增加人才工作财政投入,每年新增支出超过2亿元,总投入达到4.5亿元。

         

        按照新措施,1名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经过国家、省、市三级政策叠加,最高可以拿到1100万元综合资助(国家400万元、省400万元、市300万元)。东营市每年还遴选10名左右黄河三角洲学者和30名左右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分别给予每人最高50万元、100万元,每个团队最高300万元经费资助。生活支持上,东营市对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聘用或自主创业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博士5年内给予每人每月4000元生活补贴,硕士、本科生(高级技校或技师学院取得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毕业生)和大专生(高级技校或技师学院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毕业生)3年内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1000元和300元生活补贴(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提高50%)。

         

        袁永鹏表示,这次政策调整,东营市积极适应企业引才用才需要,将大专生和高级技校或技师学院取得预备技师、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毕业生纳入补贴范围。对全职在东营市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且在东营市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东营将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购房补贴;博士、硕士申请使用公积金贷款时,单方缴存和双方缴存的,最高贷款额度分别提高50万元和100万元。

        信息源:

        http://sd.china.com.cn/a/2022/renshirenmian_0523/1037433.html

        13

        FESCO举办“国有企业人才发展创新论坛”

        5月21日,“国有企业人才发展创新论坛”举办,众多行业大咖与国企高管共聚线上,围绕国有企业人才机制改革、人才发展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活力激发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分享交流。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ESCO”)受邀参与并作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组织效能提升”的主题分享。

         

        关键人才结构创新提升组织人效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据国资委部署,今年将继续在激励政策、专业整合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推动国企改革,不断提高国企效率与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完善企业机制,提升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能力,是改革的核心目标。而人才工作则是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变量”。如何在实践中通过人才管理体系改革有效提升组织效能,成为众多国资企业关心的重要议题。

         

        在此背景下,FESCO战略咨询副总监兼战略咨询部总经理曹志远在论坛上分享了FESCO基于人才视角在深化国企改革与组织效能提升上的实践与思考,具体围绕企业微观视野、国企组织效能持续提升模型以及FESCO自身的探索进行了精彩阐述。

         

        FESCO认为,关键人才的结构是支撑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柱。在国企产权改革、企业向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变,“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完善后,企业已进入深层次的能力构建阶段,需要通过人才获取等发展产业链支撑。围绕能力构建需求,FESCO聚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可对标世界一流评估组织效能的“SOARS”五因素模型,以推动组织建设与人效提升,并最终落地到人才。同时对人才外包运营、人才技能趋势、人才发展共识、人才规范标准等结合其案例进行了战略分析,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同。

         

        一站式服务赋能国企人才制度变革

        作为一家4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也是老牌的头部综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FESCO在行业内外积累了高品牌知名度与认可度。国企改革深化以来,一方面,FESCO积极探索研究自身体制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自身效能,积累了实践经验。目前FESCO也正在重组上市进程中,正在经历着现代公司制企业提高效率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FESCO拥有大量的国企客群,也在服务中积极发挥自身国企属性优势,以国企的用户思维为导向,深入了解需求痛点,并结合其在人力资源相关的服务产品、方式、范围等多方面优势,建立产品体系,赋能国企改革。

         

        目前,FESCO已针对性形成了深化国企改革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具体分为组织效能提升、人才供应链优化、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员工体验优化、智慧工会、助力国企社会责任等六大类,可全面帮助国有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作为企业人才规划的赋能者,FESCO一向以丰富经验、合规可靠、具备实施保障的温暖服务为先,致力帮助客户解决人才难题,积极拥抱新时代,助力国企客户不断优化人才升级变革,增强企业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

        信息源:

        http://ex.chinadaily.com.cn/exchange/partners/82/rss/channel/cn/columns/sz8srm/stories/WS628b381da3101c3ee7ad6b75.html

        人才政策研究|人才战略研究

        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如何成为会员

        http://www.zuolangwy.com/about.php?id=37

        →了解协会更多信息

        www.zuolangwy.com

        扫描上侧二维码关注我们